三山望金陵寄殷淑

三山望金陵寄殷淑朗读

三山怀谢脁,水澹望长安。

芜没河阳县,秋江正北看。

卢龙霜气冷,鳷鹊月光寒。

耿耿忆琼树,天涯寄一欢。

译文

登上三山远怀谢眺,波水澹静眺望金陵。

我如同在荒芜的河阳的潘岳远望京城,秋日站在江边向北看去。

卢龙关塞霜气冷寂,鹩鹊观上月光寒冷。

诚心诚意怀念友人,相隔天涯同期一欢。

注释

三山:在南京附近的长江边上。金陵:今南京。殷淑,道士李含光门人,道号中林子。

谢脁:南朝齐诗人,有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诗。

澹:水势平静。长安:代指金陵。王粲《七哀》:“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长安。”此用其意。

河阳:今河南孟县。晋人潘岳有《河阳县作》,其中有“引领望京室”句。

卢龙:在金陵西。

鳷鹊:汉代长安观名。

琼树:指友人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市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:528页

  首联所写登三山、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相同,借用谢脁诗句,以长安代指金陵,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。“水澹”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,变绘形态为绘色彩。

  颔联“芜”是繁草丛生之貌,“河阳县”位今河南省孟县西,谓谢脁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诗次句“河阳望京县”,以河阳代指三山,李白循此。此联承首联“望长安(金陵)”,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,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。这一联中,不仅有“芜没”的“河阳”,秋日的大江,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。无论是葱茏的三山、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,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。此句联系诗题“寄殷淑“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。在这一联,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。

  颈联“卢龙”即卢龙山,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,临大江,远接金陵,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;“鳷鹊”本鸟名,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,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。“霜气冷”,“月光寒”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,它与上联的“秋”字相呼应,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。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。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,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,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。

  尾联,思友之情由暗转明。“琼树”本是树的美称,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。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,将寄诗天涯,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。在这一联中,诗人的“耿耿”之情,友人的“琼树”之美,相隔“天涯”之远,寄上“一欢”之慰,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。

 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的诗题,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,且同为抒写愁怀。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,李白诗写故友之思;二者所寄情不同。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,景中有哀情,景又正衬其衰情;又以“琼树”、“一欢”作结,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。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君如绿耳抹流沙,躞蹀追风不待挝。

缀葺曾童楚山竹,燕游行插曲江花。

()
林朝崧

敦槃十二会葵邱,酒社诗盟接胜游。最忆鹿江灯节宴,夜深丝竹醉高楼。

()

闽人虚畏甲申雨,海客真愁己卯风。千里霞光当日暮,一痕虹影在天东。

尧忧不离耕桑事,禹贡难忘战伐功。绠短汲深增百虑,那因妻子念途穷。

()

吾土之官易,同年感旧劳。宿名留乙榜,真卷贵仪曹。

不倦云中翼,相从海上涛。心知贤弟子,多有妙音操。

()

娶妇山中不肯留,会朝山下万诸侯。

古人辛苦今谁信,只见清淮入海流。

()

茫茫云海浩无边。天与谁相连。舳舻万里来往,有祷必安全。专掌握,雨晹权。属丰年。琼卮玉醴,飨此精诚,福庆绵绵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