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说四·马说

杂说四·马说朗读

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(祇辱一作:只辱)

  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(食马者通:饲)

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杂说四·马说创作背景

  《马说》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。其时,韩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,但结果是“待命”40余日,而“志不得通”,“足三及门,而阍人辞焉。”尽管如此,他仍然声明自己“有忧天下之心”,不会遁迹山林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 ...

韩愈朗读
(1)

猜你喜欢

又逢重九日,七载寓僧庐。

送酒人何在,迎风帽自如。

(0)

小插藩篱护洲渚,当年手自种嘉树。

春风吹出玉珑璁,水面霏微喷香雾。

(0)

浮舟欢赏画楼西,烟树微茫夜欲迷。辟暑堪同河朔饮,游仙漫问武陵溪。

涧泉响逐歌声远,山月光随舞袖低。既醉难倾今夕意,笑余潦倒有新题。

(0)
杨可弼

我笑羊叔子,岘首矜一生。

又怪谢阿客,伐山觅峥嵘。

(0)

燕家小妓石榴裙,笑酌雚把似君。

玉面未从花里出,瑶筝先向月中闻。

(0)

无事江头弄碧波,分明掌上见嫦娥。不知李谪仙人在,曾向江头捉得么。

(0)